大學生訪焚化中心反思生活
發佈時間:22/03/2017

資料來源:澳門日報2017/03/08


“大學生綠領計劃二○一七”的學員日前到澳門垃圾焚化中心及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參觀,瞭解本澳對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的末端處理流程,以及本地市民產生垃圾的現況,共同反思減廢減排的生活方式。


“大學生綠領計劃二○一七”由綠色未來主辦、澳門理工學院協辦、並獲高教辦和澳門基金會贊助。為向學員提供認識本澳環境狀況的機會,活動一連五星期辦“二打綠遊學團”,帶領學員往本澳各地走訪認識、多方位探索澳門的綠色元素。學員日前到垃圾焚化中心及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參觀,在技術人員專業導賞下,以多媒體、流程模型、設備參訪等形式,認識焚化站的運作流程、處理及對廢物廢渣的安全管理。有學員驚嘆本地垃圾量已達每日一千多公噸,平均每個澳門人一日製造近兩公斤垃圾,數量驚人。澳門雖以焚化方式燒燬垃圾大大減容,但現時堆填區已飽和,末端處理的方式畢竟是不可持續的,源頭減廢才是治標治本方法。


當中亦有不少學員關注本地的特殊和危險廢物,有人認為較早前將在農曆新年過後賣剩的煙花爆竹的銷毀方式不環保,該物品屬特別危險品,特殊和危險廢物站即使未能於廠房銷毀,亦可就此向政府提出環保處理的建議。另有人就特殊和危險廢物站的危機應急措施表示關注,認為廠房除了要著重預防危機事故,亦應優化其危機處理等重點措施,以防意外發生造成的二次危機,對鄰近地區或未來的新城填海區造成嚴重汙染,維護市民的健康財產和安全。


活動負責人霍惠平稱,學員在參觀本澳的環保基建時表現積極好奇,反思良多。導賞人員重點強調垃圾堆填對土地的影響不可逆轉,稱現時的鴨湧河公園便是昔日的堆填區,堆填過後的土地不適合打樁建築,只能退而求其次作公園和球場等用途,令學員深切明白源頭減廢對環境的深遠作用。


“大學生綠領計劃二○一七”之“二打綠遊學團”接著會繼續從社區調研、參觀環保責任企業和本土生態導賞,帶領學員在商業、人文、歷史和原生態等多角度,感受綠色小城魅力。


相關連結: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7-03/08/content_1162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