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冀澳保育傳統文化
發佈時間:05/11/2019

為慶祝“世界視聽遺產日二○一九”,澳門影視製作文化協會(MFTPA)及國際電影電視和視聽傳播理事會(ICFT)合辦,澳門基金會、文化局及教青局支持舉辦系列慶祝活動。主辦方昨邀得曾擔任塞內加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副代表杜杜 · 迪內(Doudou Diène),主持以“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和可持續旅遊”為題的講座,推廣和普及本澳青年及觀眾對“一帶一路”及國際合作的認識,加深大眾對文化遺產及可持續發展的了解。


自○五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每年的十月廿七日定為“世界視聽遺產日”,奠定視聽遺產作為地域文化的重要地位,並藉此加深大眾對視聽遺產保育的認識。講座昨日下午二時假青少年展藝館舉行,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杜杜 · 迪內,國際電影電視和視聽傳播理事會總幹事喬治 · 杜邦(Georges Dupont),澳門影視製作文化協會理事長陳麗斯、項目總監渾雪媛等出席。


杜杜 · 迪內受訪稱,澳門中西文化融合,擁有獨特的文化身份,隨着社會現代化,人們需要認清這種身份及自身的傳統文化根源。他對澳門歷史文化及各式建築印象深刻,指出澳門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過去曾經作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在現代和傳統中取得平衡是很困難,也具挑戰。


他稱,澳門正從根源上不斷轉化,需要教育認清自己的文化根源,不能被現代發展取代,同時亦要保護歷史文物遺產。


主辦方指出,澳門作為海絲保申城市聯盟一員,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澳門充當了世界海上貿易的樞紐,空間上有效地拓展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延伸範圍,澳門的加入更有利於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可持續發展一直是澳門當今發展的主題,通過杜杜 · 迪內的分享,大眾對於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認識。


消息來源:http://www.job853.com/MacauNews/news_list_show_macao.aspx?type=1&id=749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