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紀錄片在澳首映
發佈時間:13/12/2018

播放時間約七十分鐘的大型紀錄片電影《港珠澳大橋》澳門首映禮11月13日下午假澳門科大舉行,展示從籌備設計、動工興建、工程攻堅、島橋隧貫通、竣工試行到正式運行的十多載春秋歷程,以及彰顯其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戰略意義。影片將透過公演、包場等方式令澳門市民了解大橋工程的過程及意義。


《港珠澳大橋》澳門首映禮13日下午假座澳門科技大學D座會議廳舉辦,各有關方面人士及科大師生約四百人出席,其中包括有首映式主禮者:中央駐澳聯絡辦副主任薛曉峰;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港澳台辦主任馬黎;電影總製片、總導演、央視台科教頻道節目部副主任閆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穆欣欣;電影總監製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余烈;廣東廣播電視台總編輯施燕峰;珠海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房祁;澳門永樂戲院總經理蘇榮安;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林志軍等。林志軍、馬黎在首映式時先後講了話。


閆東接受訪問時表示,《港珠澳大橋》紀錄片於去年二月開機拍攝,由中國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港珠澳大橋管理局、Discovery探索顏道、廣東廣播電視台和珠海廣播電視台聯合攝製完成,歷時半年多攝製團隊追尋記錄參與大橋建設的企業和一綫勞動者的足跡:尋訪「一帶一路」大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港珠澳大橋的特殊價值,真實記錄並全景式展示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和重要意義。


港珠澳大橋是「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是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超級工程之一。港珠澳大橋全線通車,意味著香港—澳門一珠海將成為「一小時都市圈」,跨越珠江口將港澳兩特別行政區、珠海市三地通過『島、橋、隧』承接相連。


紀錄片中有鏡頭畫面介紹這座承載著許多使命與期望的大橋:長達一百二十年的壽命;要求能抵抗八級地震、十六級颱風;施工技術難度大、環境惡劣,導致出現工程延遲,設計變更等種種狀況,不僅是技術成就了結果,更是堅持鑄造了奇蹟。


紀錄片詳細、清晰地將這些一一展現在場觀眾面前二千四百多噸斜拉索,二萬六千噸鋼絞鎳,國內首創一千八百六十MPa直徑七毫米鋅鋁合金鍍層鋼絲拉索技術等,共同構建了高性能、高質量、高科技的港珠澳大橋,令世人讚嘆的世界橋樑工程奇蹟。


蘇榮安接受訪問時表示,永樂戲院會透過包場、公演兩種方式將《港珠澳大橋》紀錄片與本澳市民見面。公演門券每張四十元。另據透露,該紀錄片也會在澳門各大中小學進行巡演。


據悉,澳門科技大學主辦的是次首映活動獲得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指導,澳門科技大學澳門電影藝術研究院協辦,並獲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澳門科技大學校友會聯合總會支持,及獲澳門基金會贊助。


消息來源:http://www.jornalvakio.com/news/view/id/291826 


201812131010349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