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澳門日報2018/06/03
《澳門城市文化名片圖文冊——從〈名錄〉中尋找本土文化底蘊》
作 者:澳門社會科學學會、澳門城市大學
出 版 社:澳門社會科學學會、澳門城市大學
出版日期:2018年3月
澳門,一個三十多平方公里、六十多萬人口的小城,其土地面積與廣州市越秀區相近,其人口僅為越秀區人口的一半,從城市規模來看,澳門只是一個微型經濟體。然而,經過四百多年歷史的沉積,華人、葡萄牙人以及其他外國人為澳門創造了非常獨特的文化特色,建築物、宗教、語言、飲食、風俗,以及街道名稱均留下東西文化交融的烙印。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博士曾經指出,澳門的歷史城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本身就是嶺南文化一張亮麗的城市文化名片。
由澳門基金會資助出版的《澳門城市文化名片圖文冊——從〈名錄〉中尋找本土文化底蘊》提到,城市文化名片,能充分反映一個城市的人文內涵、風俗民情,以及建築風格等本土形象和標誌性項目。為評選專屬澳門的城市文化名片,澳門社會科學學會和澳門城市大學在各界的支持下,於二○一六年開展了“澳門十大城市文化名片評選”活動,歷經兩年,從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澳門文物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記憶名錄》及《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文獻遺產)的眾多項目整合出一百一十五個候選項目,經公眾投票後得票最高的前三十位,交由粵澳專家評審委員會評選,委員們根據文化識別力、文化影響力、持續傳播力、文化形象力、產業提升力的因素,最後選出十項,成為十張代表澳門的城市文化名片。
細賞澳門十大城市文化名片後,筆者嘗試以谷歌地圖來編製景點路線圖。先從路城的嘉模前地、海邊馬路、嘉模聖母堂、市政花園出發,在望德聖母灣馬路∕銀河公車站乘坐MT4到達媽閣廟與前地,車程約四十分鐘。然後,步行依次遊覽鄭家大屋(鄭觀應故居)、政府總部、議事亭及前地、郵政局大樓、魚行醉龍節(舉行地點之一的關帝廟前地)、大三巴牌坊與耶穌會紀念廣場、大炮台,最後以東望洋山(包括炮台、聖母雪地殿及燈塔)作結,步行時間總共一小時。兩個小時的行程,遊客便可遊覽澳門十大城市文化名片,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安排!
筆者相信,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澳門、珠海、江門、深圳、東莞等大灣區城市相繼評選了當地的城市文化名片,將達成有機聯動,吸引更多人士對大灣區歷史文化的關注,提高大灣區旅遊觀光資源的知名度,從而提高文化和旅遊方面的群聚效應。正如活動主辦方之一的澳門社會科學學會指出,這次活動只是拋磚引玉,期待日後有更多機構推出更大範疇或不同主題的文化名片評選,例如美食、名人、當代建築等,不斷豐富、挖掘澳門本土文化特色資源。
鄧偉強
相關連結: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8-06/03/content_1270054.htm